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台灣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芻議讀後心得

台灣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芻議讀後心得

    校長學所涉者煢煢大也,如何從「長學」(校長學門領域)中「校長」(學習當校長)繼而「學校」(成長化育學校氛圍),最後達到「校學長」(校長和學校共同成長),委實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和實際實務工作。
    校長學階段,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以及專業責任是所有校長在進行學習時不可或缺的一門學問。
    學校長階段,在專題講座部分,校長必須要能夠擔任專題講座講師,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在問題解決部分,同時也要能夠協助部屬解決校內包括教務、學務、總務、輔導等大大小小的問題;在標竿學習部分,校長要能學習其他學校的特長,借鏡他山之石,方得攻玉,此外,要能夠樹立自己的標竿(特色),不僅能自學(自主學習)也能助學(助人學習);在實作演練部分,要能夠學習具備校長該具備的能力,如嫻熟法規、使得校內各系統能正常運作,以提昇學校效能;在師徒傳承部分,新手校長或準校長務必尋得一位師傅校長,在經驗或手腕上能夠給予自己助益;在討論發表部分,及紙校長能夠營造一個具備五項修練知學習型組織團隊,活化學校校能。
   長學校階段,不外乎績效評估,策略管理,創新且永續經營。前述四項在在考驗一個學校如何在校長的領導下,成長化育成一個永續經營的校園。
   言談至此,似乎如果能夠具備此專業發展模式,即可在「專業」、「實務」、「師傅」、「博識」上取得「腦、手、心、能」知協調運作,進而營造建立自己的「校長學」,也就是「靈」階段的達道。
    其實,許多國中小校長的培訓,最缺乏的不外乎師傅校長這一塊,因此有許多校長在考取後,就直接派任,也無所謂師傅校長的指導,結果造成出任校長即受挫或無所措其手足之窘境。此為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在培訓校長時,所不得不謹慎為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