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指定閱讀心得(8):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壹、閱讀內容摘要
一、學校學習文化的涵義
    是一種有利學習的組織文化,其指教師能知覺到學校內發展出一種有利教師學習行為的基本假定與價值觀,並透過領導、學習與學校成員彼此間的互動,在典章、制度、語言、故事、物理環境與管理型態等方面建立一種鼓勵學習的共同活動和行為規範。
二、學校的學習文化的六大向度
(一)有利學習的核心價值:
      學校成員擁有利於學習的價值與信念,所以學校重視教師的學習,並以教師學習為學校的重要目標。
(二)推動學習的知識分享:
      學校教師能互相分享個人的教學、班級經營等實務經驗,以及個人經由閱讀、媒體或研習進修所得的知識。
(三)鼓勵學習的合作社群:
      學校教師能形成一有利學習的正式或非正式合作社群,共同討論、分享交流與合作,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品質。
(四)促進學習的溝通對談:
      學校成員間能坦誠溝通、互相傾聽彼此的看法,能以建設性的方式挑戰他人想法,同時也能接受別人質疑自己看法的程度。
(五)方便學習的結構管道:
      學校能提供教師學習的管道或環境,或學校教師本身有在工作中自我學習的習慣。
(六)強化學習的經營模式:
      學校能在行政、課程、制度與時間規劃上發展有利學習的配套措施鼓勵和方便教師的學習,以及學校經營者能有效推動學校教師學習與營造校園內的學習氣氛。
三、教師專業承諾的意義
    教師對於教育工作與專業的認同與承諾,其表現於外則教師樂於投入奉獻,並在各方面有良好的表現,且希望能留在原校。
四、教師專業承諾的向度
(一)專業認同:指教師對於教育專業的功能與價值給予肯定的程度。
(二)樂業投入:指教師對教學工作奉獻與盡心的程度。
(三)專業倫理:指教師遵守教育專業組織規範及倫理信守的程度。
(四)研究進修:指教師為提升自我專業素養,願意進行各項研究進修的主動程度。
(五)專業關係:指教師對於教育環境中的人、事、物,所表現出良好互動關係的                程度。
(六)留業傾向:指教師更換職業意願高低的程度。

貳、讀後心得感想
    本研究有些地方似乎有書寫上的錯誤,例如決斷值寫成鑑別度等。這是我吹毛求疵,不過我很想知道的是,到底學校學習文化和教師專業承諾的相關研究是否有必要。我的意思是說,當身為教師的我們知覺這個學校的學習文化不錯的話,在填答時,是不是有必要再去做專業承諾,其意義為何?兩個變項的向度相關重不重要?有關係嗎?我建議可以就其中的變項作驗證性因素分析。也就是將學校學習文化和教師專業承諾當作自變項,中介變項為各自的向度,最後能達到甚麼成果?也就是說不要做典型相關,而是要做有具體達成目標的變項。
    話說回來,最近我申請縣內介聘,沒有成功。但是我們學校我個人認為行政能力最強的一位年輕老師卻介聘成功了。是我們學校的損失,再往長遠觀之,學校目前因為少子化都在減班,根據千篇一律的先進後出、後進先出原則,戰鬥力強的年輕老師必須常常當「正式流浪教師」,也就是當在甲校面臨超額時,他被超出去了。等到到了乙校,又變成最菜的老師,當乙校面臨超額時,他又超出去了。這樣的流浪問題日後會屢見不鮮,如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教育部不正視這個問題,就會變成我只要資格夠老,要超也不會超我,乾脆以不變應萬變,有上課就好。擁有超強戰鬥力和年輕熱血的老師卻得年年承擔超額壓力。這樣他會有對專業承諾嗎?他可能很想有,但是沒機會。當他在面臨學校學習文化時,學校提供讓他自我學習的管道還沒摸熟,就又要再見再聯絡了。而該校如原來就有強者,就會恆強;該校如本來就很暮氣沉沉,就會恆弱。不過往好處看,這也不啻是符應市場機制的一個好的教育托拉斯(educational thrust)啦。
    解決之道看似非常簡單,似乎只要快快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即可。可惜都一直是試辦的玩票性質,並且也未輔以大家最重視的錢錢-教師分級(敘薪領錢)制度。我在想就算辦了,也會不會就像處理不適任教師那般,重重提起,輕輕落下。也就是要砍一個不適任教師都難如登天了,要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把尸居餘氣的蟲師趕出去,或者給不能年晉一級(970大元啊),誰敢落這個膽子?別忘了目前可是教師「工」會啊!
    今天看到有留德教授不滿教育亂象,和高學歷妻子開店當大廚。這種荒腔走板的事情會在70年代發生嗎?誰來喚回教育的純真年代啊?誰來讓老師覺得自己是天地君親師的五恩之末啊?而不是自覺是勞工,工作要有工時,超過工時要加班費的完全市場圖利導向的心態啊?教師是責任制,還是看錢制?很弔詭的是,社會大眾這時會看不慣教師錙銖必較的心態,卻也忘了是誰令教師師道不尊的崢嶸事實。秦夢群老師說得好,老師沒有適度的管教懲戒權,動輒得咎,誰願意管?啊不管又會被社會大眾罵說教師不是應該要傳道授業解惑嗎?要用愛心來愛學生,但是禮記學記篇卻又明白指出「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我好懷念以前被老師打的日子,就像被父母打一樣。我一直在想,如果走在路上叼根菸的學生穿的不是我們學校的制服,我會想去打他嗎?我的答案是「事不關己,己不關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