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指定閱讀心得(9)從發展型管理談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壹、閱讀內容摘要

一、發展型管理的意義與內涵
(一)發展型管理的土壤:自我實現的人文思想
       1.自我實現2.個人學習與自我更新3.自然型管理4.佛家經濟學
(二)發展型管理的根:採擷生物學及生態學的進化觀
       1.發展生物學2.社會生態學
(三)發展型管理的主幹:因應組織變革的組織發展進化
       1.形成中的企業-先鋒期2.常模化的組織-分化期3.統整的聯合體-整合期
(四)發展型管理的枝葉:強化組織功能的全人化經營
       1.個人-自我發展2.企業-組織發展3.社會-全球發展
(五)發展型管理的果實:全方位的學習與創新
       1.意志-行動力2.思想-認知力3.感情-情緒力

二、從發展型管理看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一)從「學校環境」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二)從「學校庭園」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三)從「學校行政建築」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四)從「普通教室」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五)從「特別教室」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六)從「輔助教學室」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七)從「運動遊戲場」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八)從「學校附屬建築」的學校文化塑造來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貳、讀後心得感想
    上學期的課程亦有本篇,在讀完本篇後,心理覺得發展型管理(Developmental Management)的作者Lessem知識真的非常淵博。他以樹做喻,建立發展生命樹。注意「土壤」、「根」、「主幹」、「枝葉」、「果實」,在不斷遭遇危機、解決問題過程中,無論是個人組織或者是周圍環境皆可含運一股進化的特色,值得做為展望二十一世紀身為學校領導工作者的校長建構一所優質學校參考的最佳架構。木金老師又將Schein的組織文化和Senge的「五項修練」融入。我認為Lessem提出的這個發展型管理是方法,Schein的組織文化是底蘊,而Senge的「五項修練」則是實踐的方式。木金老師文中又將學校內的空間融入,分別從「學校環境」、「學校庭園」、「學校行政建築」、「普通教室」、「專科教室」、「輔助教學室」、「運動遊戲場」、「附屬建築」來探討校長如何善用發展型管理來活化塑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而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儀式」、「語言」、「實質象徵」、「故事」四種方式來實踐。我在這邊試圖融入木金老師曾提出的校園建築所需注意的空間領導,以及因應方式。
一、注意空間上所造成的領導抗拒
    學生不想上學可能因為專科教室太遠、教師不希望導師室班到四樓去而群起抵制。可以適度透過「改善心智模式」的方式,先對學生及教師做說明,使其能夠逐漸接受。
二、注意自由民主的潮流
    學校屬於相對穩定的環境,所以對領導者的接受度也會相對較為緩慢,這時候新設校或新蓋建築的校長就必須鼓勵成員參與學校空間設計,一來降低成員反彈聲浪,二來增加成員向心力,惟必須注意部是每一樣空間設計都須參考大部分成員意見,因為這樣會造成民主無限上綱,而且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之下,建築進度會因此延宕。這時就必須利用「建立共同願景」,提供一個建築未來藍圖讓組織內所有成員做參考,校長必須教導成員「系統思考」,讓其了解學校建築這樣蓋的原因為何。
三、注意企業與學校環境本質的差異
    企業環境或許提供比較舒適的環境給員工使用,但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如果在蓋建築物或硬體設備時,務必一定以學生為優先考量,這時提供Wii或投籃機就比較不適合。除給予特權之不平等傳聞外,亦會造成師生間的對立。因此,在考慮企業與學校本質差異之外,更須注意到學生和教師間的不處於平等的地位。這時候,如何協助教師和學生作「自我超越」,跳脫本來的框架來為學校一起努力,亦是校長必須花點心力去努力的課題。
四、注意「軟體」與「人境」對領導造成的影響
    軟體是學校比較屬於肉眼看不見的部分,但是許多軟體,例如到某一學校去,學生會不會做禮貌性的問候、走廊是不是充斥著髒話、教師是不是一直杯葛行政等等,在在顯示學校軟體面的展現。這個軟體面就是人境的呈現,也就是除了空間的環境之外,所呈現的另一種以人為主體的精神面的體現。如果要做到這樣,就必須實現「團隊合作」。而校長如何實踐「點、線、面、體」的空間領導,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歷程,就端看校長的領導智慧了。
    校長必須學習的功課實在太多了。發展型管理這種活化組織的管理方式,確實對今日混沌不明的學校現場而言,會有振衰起敝之功。只是我覺得直至今日,渾沌理論雖然證明了許多線性和慣性所不能解釋的現象,應用在學校也能使得校長們隨時注意「蝴蝶效應」和「奇特吸引子」藻萍之末,可以起風」的效應。從此觀之,如能應用發展型管理生生不息的從土壤吸取人文養分,採擷不斷進化的觀點為根,以因應組織變革發展盡劃為核心主幹,強化組織功能全人化經營個人發展、組織發展、社會發展伸出枝椏,營造學習型組織進而開花結果,對於任何學校應該就能秉權變而適用、乘生命而隨風了。
    本學期在歷經了一年的「行政風霜」後,頗有滄浪之水濯吾足之感。我抃風舞潤,想擷取些甚麼,又如莊周夢蝶、蝶夢莊周般難知己所立。Senge在其新作《必要的革命》一書中談到領導的未來,在於找出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新社會企業家、新公司心的地理區域等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人或地方來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在《變革時代卓越校長的領導-國際觀點》一書中,談到瑞典的卓越校長領導的方式是「藉由開放學校給當地社會,努力完成學校結構和文化的改變,再藉由此兩者的改變來執行學效的改革」。今天看了嚴長壽先生的《教育可以不一樣》,心中百感交集。我認為「師嚴而後道尊,道尊而後民知敬學」。今日台灣的學生並部怎麼尊重老師,原因在於那些怪受家長和媒體的搧風點火。老師在動輒得咎的情況下,只好退而明哲保身,不與退休金過不去。活得如此沒有尊嚴,到底是甚麼造成的?反觀校長領導,如果一位校長他具有萬丈雄心和萬種手腕,想好好建設並改善學校,但在做起事來卻不得屈就於現實,處處受挫,久而久之,他被磨得只剩下維持常態,甚至粉飾太平,和光同塵。此原因無他,權力太下放,強調學校本位組織,學校本位領導,卻沒有發給校長執行的衝鋒槍,只要他空手去衝去博鬥,能成事乎?
    我自己日後也會往校長之路邁去,但一想到前仆後繼的先「剩」先「嫌」(是苟延殘揣以求剩,抑或掛冠求去被人嫌?)。心中著時百感交集。我常在想,台灣的教育走到這一步,是不是真如嚴長壽先生所說,是那些秉持舊觀念的人還在把持著教育的權柄,使得教育無法創新?抑或這些把持權柄的人其實也苦不堪言,因為感歎後繼無人,只好落人口實、授人以柄地辱罵為佔位老賊。唉!執政者聽不入這些優心於國家前途的諫言者之言,國家又怎會有未來。嚴先生在3年前看見的未來,現在還沒實現,就已經有許多工廠和商家及書店等等倒閉了。現在等著看的未來,是升格為科技大學的倒閉潮即將到來,目前暫時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