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指定閱讀(3):知識本位模式對我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之啟示~摘要暨讀後心得

一、摘要
1.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
1)「具備知識」
2)「具有願景」
3)「願意奉獻」
4)「善用不同領導模式」
2.學校領導系統知識六大課題:
1)思考學校的發展:短、中、長程計畫→學校願景→永續經營
2)發展團隊學習:「分散智慧,集體睿智」(wisdoms dispersively as well as sagaciousness collectively
3)行政管理工作分析:「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things done, principles taken),「規定要寬鬆,執行要嚴格」(rules loosely, execution strictly
4)建立公共關係:校內(行政、教師、學生)、校外(家長、社區、社
    會)、數位化平台(國內、世界社群)
5)盡好專業責任:使命感、責任感、承諾感、榮譽感。
6)增加學生參與:藉由學校舉行各種學生社團及校務參與活動使學生更了解學校,進而凝聚向心力及榮譽感。
3.學校領導系統知識之圖像分析:
1)信念系統
     把握「雁型理論」、「教導型組織」,型塑改變組織內成員的基本信念,變成深信不疑、在這裡我們就是這樣做事的神聖、世俗價值觀,進而影響其運作價值觀。
2)人的系統
     掌握混沌和鬆散結合系統的特性;了解成員的動機和火候,因材施導;課程策略、教學策略,要能融入資訊科技和多元創新。
3)組織系統
     「多元對話」、「轉型知識」、「專業培訓」、「成員合作」機制,建構學習型組織。
4)溝通系統
     了解SOPPDCA;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環境缺一不可。
5)行動系統
     去執行前述四項系統,並要記得做評鑑和後設評鑑,評鑑後立即就弱點進行改進。
4.普通知識社會化:
1)專業化:自身專業推及部屬專業。
2)組織化:傳統和創新必須拿捏;「人人有舞臺、個個有表現、時時可觀摩、處處可學習」。實實觀摩和處處學習即指湯志民老師所研究的空間領導。
5.實務知識臨床實習:(實習)
1)手忙腳亂上戰場、按部就班心不慌、觸類旁通多變化、駕輕就熟本精華
     。
2)行政團隊用心辦教育、教師團隊愛心教學生、學生團隊熱心勤學習、家
     長團隊關心協校務。
3)實習階段:導入、醞釀、定位、檢證、成熟。
4)訓練來源:師傅校長、行政同仁、教師、教職員工生、家長、社區社會
     人士。
5)訓練內容:文化層面(組織氣候和組織文化之涵化);技術層面(課
     程、教學、行政領導)
6)訓練方法:觀摩、會談、省思(覺知行思;思覺行盼)、執行。
7)訓練結果:該守成者不創新(好傳統得留)、該創新者不守成(壞陋習
     得除)
6.專業知識師傅教導:
1)專業能力&領導能力:
     領導專業、課程專業、教學專業;兼顧權變式領導輔以功能性領導,通權達變。專業能力是領導能力的原理原則、領導能力是專業能力的實驗場域。
2)「人多」→「用心、誠懇、感動人」。
3)「事雜」→「寧靜、超然、生智慧」。
4)「速度快」→「有憑有據、依照程序、合於邏輯、找到創意、推理發現、結論建構」。
5better rewardbetter trainingbetter supportbetter leadership

二、心得
   
    秦夢群老師於其新書《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一書的代序中,提到大陸學者吳思所著之《潛規則》,亦即冰山下的「非正式組織」所形塑之「共生和寄生團體」如何凝聚其「利益共識」,影響檯面上的正式組織。讀完其序,大起聖歎之歎,歎己之所未涉行政前之愚騃,未明書中所言校長之兩難;亦歎前路難行,踽踽獨行千江水,鬱鬱孤渡萬里路。曾幾何時,亦躊躇滿志,想任天下之樞耳,攫天下之紐也。回首來時,空想亦妄,不亦訕乎?

    想起以前讀過木金老師的書,談到應用混沌理論來經營學校,其實當時礙於年紀和經歷,真的不是很懂。現在想想,真是如張無忌幼年背誦金毛獅王所要求之拳譜刀經一般,及至年齡方長,涉世稍深,才明白其中之精要。本篇文章,讓我很有所得,如對敵崆峒之頓悟七傷般。

「系統知識」建構學校領導人所「應然」的圖像,也就是校長應該要「看起來能夠怎麼樣」的形塑自己的「校長圖像」進而涵化組織圖像。

「知識社會化」讓校長在通過以理論為基礎的筆試和口試後,真正進入使用知識的學校,如何培養其「帶得走」的abilities of outcomes behaviors,也就是把其專精的理論社會化(應用到實務),以及其所了解的組織社會化(留善除陋、化內化外),簡單言之,就是校長會不會操作「學校」這堂實驗課,會操作了以後還要能夠「得獎」。

「臨床實習」我猜應該是木金老師為求貼切,畢竟校長一入校場即如戰場,想要安可退場而不笑場,需要很高的行政智慧。臨床者,即體之急且疾之極,若大夫下刀,凡是力為立為,才不會讓病人(學校)瀕臨險境、半死不活甚至往生西方極樂。所以我覺得這internship就是實習啦!台灣的校長培訓,似乎在這臨床實習上做得不是很完美。校長一經考取,不是在原校實習就是借調教育處,再不就是馬上走馬上任。似乎沒有聽過,在哪一位現任師傅校長的學校裡真正實習過。而且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是想要立即施展抱負,師傅校長沒有強制約束力,實習似乎不是那麼有成效。再者,原校實習或借調教育處者,真得有時間和空間進行校長實習嗎?如果是立即上戰場,那這個學校就真的成為半年或一年實驗室,許多進入半衰期或需要救火隊長型的校長的學校,豈不是讓新手校長成為最後一根稻草嗎?

「師傅教導」似乎能夠起到作用的也只有在集合儲訓的那些日子,而且都是在上課,也沒有哪些學校可以真正去involved,頂多原校實習而已。新手校長如何眼低垂拱,習得mentor的眉角,也是我國校長儲訓制度必須去了解克服的。
然而,建構知識本位模式一定會對校長有極大的幫助,新手得以照章練,老手覺今是而昨非則可以砍掉重練。

很高興能夠修習這堂課,因為我最終也會步入這戰場,希望到時候因習得吾師許多武器,而不致於笑場,甚至戰死沙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