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指定閱讀(10):校長專業套裝知識的解構與校長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讀後心得

在後現代的今日,校長的工作好像夾雜在「解構」與「復活」兩大主勢之間,日升日落校長一天宛如後現代主義寫照下的「零碎」與「拼貼」中度過,因為校長在工作場域邂逅「人多、事雜、速度快」的問題,但又必須以「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兩者並立來過活。(陳木金,2004)我常在想,為什麼中小學的校長和高中職的校長在工作性質上會有這麼大的不同。也就是雖然都必須面對「人多、事雜、速度快」的問題,但事實上在「對象」、「事務」以及「輕重緩急」上定調卻不一。陳老師將專業套裝知識解構為「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以及「專業發展」五個向度,並分次說明其內涵。我認為校長必須具備的知識大約完備於此;此外,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以前從未接過行政,連組長都沒機會接,因為我是特教老師,如果要接也只能礙於法規規定,接特教組長,偏偏學校沒有特教組長,所以也只能在任教滿五年後參加主任考試,第一次太過自負而落榜(也因為沒有行政經驗使然),第二次於研究所畢業、並取得英檢中高級證書後,積分從68分來到了84.5分,但審查過程中亦遭到羞辱(有一位審查分數的校長直接在重未接受審查資格的老師面前對著我說:「資源班導師為什麼能加3分?他起身拿去給積分審查中心審核,立刻扣了我2.5分」,我始終忘不了他那時候對我的嘴臉,雖然他並沒有看到我其他的證書,但也讓我留下一個人必自強的自我勉勵)。雖然我以最年輕之齡(29歲)考取主任,但並未有任何欣喜之情。雖然我主任職位未滿兩年,但似乎過了十來年一般,幾乎所有輔導方面會碰到的大項都被我碰到了(友善校園訪視、生涯發展教育訪視、特教評鑑、技藝專班申請、技藝專班訪視、性騷擾與性侵害甚至墮胎等之性評會語調查小組處理、中輟生會議等等),今年校務評鑑,結束後或者我輔導室的工作大致熟絡了。
    我很高興能夠修陳老師的校長學,去年一年級就想修,也是因為第一年接主任,怕同事間耳語,不敢全請假只請半天且是下午。前年和去年的學校建築年會我都和家母(五甲國中校長)同行,今年因為遇上我輔導室辦理教育優先區親職教育講座所以不克前往,心中頗為遺憾!本欲請家母代為前往,因其校12/17校務評鑑(高雄改制,行程早排好)所以亦不克參加。所以頗為難過。雖然我的行政經歷尚淺,目前囿於孩子尚小,需和妻子一同照顧,學校行政繁忙,加上進修,蠟燭三頭燒,委實讓我對目前職位頗興「歸去來兮」之念。我以前都一直以為只要考取甚麼更高職位,人生會更光明會更讓人家敬重,從來沒想過在其職位謀其政事之任重道遠。今年修習校長學或者是一個轉機,我覺得冥冥之中似乎上天亦有所安排,只是我覺得老師的課因為內容豐富所以過得很快,巴不得多上幾個小時,畢竟回家想要看看部落格、看看老師給的網站的時間很有限,除非課堂上得老師親授,也很希望日後有機會再修習老師的課程。考校長是必經之路,只是我有許多的迷惘,校長所需知道的現場經驗知識太多了,而我覺得就全國而言,包括我們桃園縣,儲備校長有些甚至因為缺額需求,儲訓一年就馬上上戰場,完全沒有候用之調適期或實習期,或者實習期太長,借調到教育處的候用校長做了太多行政,離學生太遠;在學校內候用的又太拘泥於現場,無法了解處裡運作,且如該校是新校長,相處間亦頗為尷尬。(有先來後到之慮)
    我以前一直以為我要考上主任必須要有氣度、一定要具備怎麼樣怎麼樣的特質或者經驗,後來明白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見過許多正向的例子,也見過許多需要引以為鑑的個案。最近敝校校長要我明年報考,我告知年資太淺、資歷不足,她頗不以為然,認為我就是該去嚐試,因為考校長並不是重在積分,而是具有全面式的管理觀。我想,今年應該去試試,獲取一點經驗也好。不然修習陳老師的課程之天意何在?我會在寒假花點心思準備,畢竟本身修的是教育行政。我也沒有想要往學術方面發展,因為我的統計基礎很差,明年會多花點時間在量化方法上面。
    我曾想過如果沒接行政能做甚麼?也曾想過如果當了校長能做些甚麼?明年會去修採購法,也會想辦法通過考試。我也想過到底我應該先努力取得學位,還是先考取職位?畢竟我知道對我這麼懶散的人而言,並進並不可能(兩個小孩一個五歲一個七個月,妻子已經負擔很大,我也不希望沒有陪孩子互動,所以每天都陪他們到睡覺我才上來讀書打報告)我自忖我真的在行政職位上很盡心盡力,每天都做得很充實也很累,但是直至目前為止我似乎還未看到自己把博士班的所學應用到目前的行政職務上?我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可以讀讀書,假日就是利用閒暇看看閒書。但是有時公務讓我回家極為疲倦,常常未觸書已見周公。我很著急,怕自己畢不了業,怕自己沒有發表文章,怕自己名實不符,怕自己沒有獨立研究的能力,怕自己讀得不夠多,怕自己沒時間陪妻兒………。
    希望這一切都是過渡期,或許是上天給我的一種砥礪試煉。就如同初任校長一般,先是「手忙腳亂上戰場」、「按部就班心不慌」然後至「觸類旁通多變化」到最後能夠「駕輕就熟本菁華」,然後「脫胎換骨成大家」。
    最後,希望自己能夠多加油,以免在參加筆試時墮了國內校長學執牛耳的陳老師的顏面。能像徐易男學長一般,以第一名且平均遠遠超過第二名七分之遙的名震高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