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指 定 閱 讀 心 得 (2)

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

一、閱讀內容摘要
(一)Schein提出組織文化的七項重要要素與內涵
1.基本假定的模型
(1)外在創制與儀式(artifacts & rituals
組織中最能被查覺的表象。
(2)價值觀(values)
在這裡我們就是這麼做事。
(3)基本假定(basic assumption)
原於外顯價值觀根深蒂固後的習得反應(learned responses)

2.既存的團體規範
團體成員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逐漸形成一套規範的模式。

3.創造、發現或發展
(1)正向的解決問題(positive problem solving)
有效解題方法。
(2)減輕痛苦和焦慮的方法(pain and anxiety reduction)
同化和調適。

4.外部適應(external adaptation)與內部整合(internal integration)的問題
(1)外部適應:策略、目標、手段、績效、配套~外求生存。運作價值觀。
(2)內部整合:語言、界限、權力地位、可及性、賞罰、意識形態~內蓄能力。世俗價值觀。

5.習以為常的最終成品(ultimate outcome)
根據累積之成功經驗終致習焉不察、習以為常的過程。涉及組織之神聖價值觀。

6.傳遞給新進人員
提供具有『篩選』、『考驗』、『認可』、『肯定』的典範(paradigm)將新進人員潛移默化。

7.認知、思考與覺知
成員與組織交互影響,通常是組織影響成員。除非組織進入半衰期或重建期,且組織成員逐漸認同改造(rebuild)之可能性。
(二)學校組織文化內涵
1.教師文化
2.學生文化
3.行政文化
4.社區文化
5.物質文化(校物)
6.精神文化(校風)

(三)林清江以Waller的教學社會學將學校文化性質歸納為
1.次級文化
2.綜合性文化
3.對立與統整互見的文化
4.兼具積極與消極功能的文化
5.可予有意安排或引導發展方向的文化

(四)如何塑造優質之學校組織文化
1.化解學校組織智障
2.凝聚學校共同願景
3.建立專業學習社群
4.成立問題解決小組
5.善用原有建制組織
6.持續給予獎勵激勵
7.結合社會人力資源

(五)三種學校組織文化中最能夠增進學校行政領導效能的四個方法
1.故事
2.儀式
3.實質象徵
4.語言

(六)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
1.從學校組織文化的「故事、儀式、象徵、語言」來『塑造眾望所歸願景』
2.從學校組織文化的「故事、儀式、象徵、語言」來『利用溝通建立共識』
3.從學校組織文化的「故事、儀式、象徵、語言」來『利用定位建立信任』
4.從學校組織文化的「故事、儀式、象徵、語言」來『利用學習自我開展』
5.從學校組織文化的「故事、儀式、象徵、語言」來『擔當重任領導授權』


二、讀後心得感想
    我一直在思考,身為一位菜鳥校長。到一個新學校履新,他能承載得了多少?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學校機構,這個學校機構有其特定的組織,特定的文化,這組織文化形成組織氣候,組織氣候再運作組織氣氛。只要身處此地,時時刻刻不受到其所影響。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到底是組織文化影響校長多些,還是校長試圖改變組織文化多些?抑或在彼此的互相激盪之下,整個學校在折衝樽俎下,勉強競合,形成馬太效應之零和賽局?或許已經具有他校經驗的強勢新任校長會試圖以他校模式來強行灌注於新學校;或者比較「知機」的校長會試圖逐漸調適自己順應該校文化;或者比較有作為的校長會審度一番後,以「己利」和「彼益」做統合式領導。不論如何,這位校長在進入這個學校組織後,不可避免地一定會受到其影響。他或有看不慣的地方,能者試圖改變,而且是「漸變」;蔽者就隨波逐流,受到「同化」。
    然而在一個學校組織中,如何利用其組織文化的特性來變應並引導一番作為,這就是校長的行政智慧。我們都知道「文化領導」是試圖透過影響成員的基本信念與價值觀,重新型塑與融合該組織文化,使之能順己意進行組織變革(change)甚至興革(revolution)
弔詭的是,前提應該是領導者具不具備這種「文化領導」的能力,以及該校的「制度」面所形成的抗力會不會大到領導者無法承擔。如果領導者試圖進行「文化領導」,那我個人拙見以為,這絕對會失敗。並非僅僅是「刻鵠不成尚類鶩」,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原因何在,我想學者秦夢群(2010)專書中所述及「生態」學之『組織惰性』與「制度」學派之『組織同型化』可為此做最好的註解。
    如果將領導者比喻成一位開明專制的君主,那他那些臣下憑甚麼聽他的?說穿了就是『利益交換』,服從獲得「權力、地位和財富」。而自古以來所有昏君聵主所犯的同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做到『賞罰分明』以及秉持交易理念之『權力結盟』。造成臣下不服而蒙蔽聖聽。遠者怨聲載道,近者陽奉陰違,導致國事蜩螗,天下疲敝。為甚麼隋朝會亂,並非楊廣無能,而是他太出色,太過一支獨秀,自以為是、不納忠言,使得裴矩、虞世基這些佞臣妄言,終至亡國。因此,和『世家大族』(學校次級文化之非正式組織)或『皇親國戚』(家長會和有影響力的老主任)結成利益同盟,是坐穩龍座(校長寶座)的第一步。
    質言之,我認為校長在進行文化領導的同時,也必須同時實施「分佈式領導」,也就是培養支持自己的行政班底,甚至是『教師臥底』,因為只有這『必要之惡』,才能獲得『充分之善』。也就是說,校長必須退居其後,掌決策,令執行。而執行者如主任之輩,幣也須給予一定權力,使其能夠在享有權力之下,盡心盡力做事,以謀求校長之青睞與權利交換。或許是我個人比較厚黑,在有「上下從屬」之權力關係的這檔事兒下,我從來只相信『厚黑』和隱藏其後的『潛規則』。聰明的校長只是將其『偽裝』的比較得體而已。
    承載所能夠承載的,然後在一定的承載下去兌現當日誓言讓學校更好的承諾。就已經是積極有作為的校長了。在前仆後繼的身影裡,那些個旮旯兒,總會有若隱若現之眼窺視著,蠢蠢欲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